发布日期:2025-02-08 20:45 点击次数:167
?淄博炒股融资利率就该火得一塌糊涂!很少有人知道炒股融资利率,两千的多年前人家就是大户!
?淄博火了,因为烧烤,刚刚听一位网友大概讲了淄博烧烤火出圈的大概过程,是一个疫情期间被淄博人民用烧烤疯狂投喂、疫情之后回淄博吃烧烤回报淄博人民的故事。不愧是齐鲁大地、孔孟之乡。
淄博出圈之前,很多人不知道淄博在哪儿,也不知道淄博的历史,我来给朋友们聊聊历史上的淄博,人家淄博以前真是华夏大地最牛的存在,更是全国人民仰慕的经济中心。
淄博这地儿多久了?300年?少了!800年?少了少了!1800年?少少少!没有3000年的历史,能养育出如此热情好客的淄博人?
3000多年前,周武王封姜尚于齐,姜尚,就是那个渭水河边钓鱼的姜子牙,于是有了周朝的齐国,齐国定都于营丘,营丘在哪儿呢?就在淄河旁边,就是现在淄博市的临淄区。当然,刚开始的时候临淄还不叫临淄。临淄这个名儿从哪儿来的,那还得从头说起。
展开剩余81%话说齐国的第五代国君吕不辰,就是后来被听信谗言的周夷王烹杀(干锅底下架火,活活烧死,相当于铁板烧活人,那个时候应该是铜锅)的齐哀公死后,齐哀公的弟弟齐胡公继位,齐胡公叫吕静,继位前人称公子静,这个吕静是个逃跑主义者,为了避免东边的外敌,非得把国都迁走,迁到了哪儿呢?迁到了薄姑城(亦作蒲姑城),大概是现在的滨州市博兴县湖滨镇境内(一说在淄博市高青县境内)。
齐胡公的一个兄弟兄弟,名山,我们可以叫他姜山,也可以叫他吕山,姜姓吕氏嘛,当然我们也可以叫他小山子。咱也不知道咋回事儿,可能是都想当齐国国君吧,也可能是对齐胡公的逃跑主义路线极其不满,小山子带着一大群营丘人杀到蒲姑,干掉了他哥哥齐胡公,然后自立为齐国国君,又把齐国国都迁回营丘,小山子就是后来的齐献公。
新人新气象嘛,齐献公小山子可能是想给后世留一个响当当的地名,因为营丘就在淄河旁边,就把营丘改了名,临淄河建城嘛,就叫临淄吧,于是临淄这个地名一直被用到了现在,淄博市临淄区是吧。
这地方以前有多牛呢?在《战国策》中,就有对临淄城的描述。
?一方面是人口、兵力,一方面是人的生活状态,另一方面是商业。
临淄的人口、兵力方面,说“临淄之中七万户”,“下户三男子,三七二十一万”,“临淄之卒,固以二十一万矣”。七万多户人,每户3个男丁,整个临淄城有男壮丁21万,要再加上女的呢,整个临淄城得有40多万人。当时齐国的面积有多大呢?大约15万平方千米,疆域包括山东大部、河北东南部的一小块,江苏北部,安徽北部一小块,春秋前期人口大至在1800万到2000万之间,而齐国的人口总数在300万左右,到了春秋后期,全国人口才涨到了2500万左右。当时的社会形态,人口多,就意味着国强,那时候打仗,争夺的就是人口和土地,大家都知道“千乘之国”这个说法,一千辆战车,就意味着得有至少3万兵力,到了春秋中期
晋国、楚国、秦国才达到
千乘之国?齐国强盛的时候也有六、七百乘车,已经非常厉害了。
临淄的生活,“甚富而实,其民无不吹竽、鼓瑟、击筑、弹琴,斗鸡、走犬、六博、蹹踘者”。在那个时候,临淄人有比吃临淄烧烤更有意思更丰富的精神生活,甚富而实,有钱!吹竽、鼓瑟、击筑、弹琴,人家玩儿的是音乐,你看现在,临淄的烧烤摊上集体唱K,一曲《大花轿》走起来,是不是就有了当年味道,除了玩儿音乐,人家还斗鸡斗狗,还玩儿六博棋、踢足球!当然六博棋有赌博性质这个咱不提倡啊,不过这也恰恰说明,当时的临淄人已经从基本的温饱线上跳出来了,已经开始吃饱喝足追求精神生活了。
临淄的商业,“临淄之途,车毂击,人肩摩,连衽成帷,举袂成幕,挥汗成雨,家殷人足,志高气扬”。啥意思呢?临淄城的路上,人多车多,车轱辘碰车轱辘,挤得肩膀头子挨着肩膀头子,人举起手伸开衣服袖子、抬起衣襟连起来就成了遮天蔽日的幕布,路上的人挥一把汗就像下雨似的,街上走的人们个个家境殷实,昂首挺胸,一副没挨过饿、没受过欺负的样子。乖乖嘞!那个时候没有交警,要是有交警指挥交通,不得忙坏喽!
临淄,有钱!为啥有钱?“齐有渠展之盐,请君伐菹薪,煮沸水为盐,征而积之。”人家有盐矿!同时还很重视农业、渔业、商业,齐国在齐桓公时期达到了国力的顶峰,齐国的盐远销海内外,关于向各国卖盐,《管子》是这么说的:“以令粜之梁、赵、宋、卫、濮阳,彼尽馈食之也。国无盐则肿,守圉之国,用盐独甚。”桓公曰:“诺。”乃以令使粜之,得成金万一千余斤。厉害吧?食盐换黄金!
当时齐国的政策是“
来天下之财”、“致天下之民”,致天下之民,就是吸引外面的人来,有了人,天下之财就会来,怎么才能让人来呢?《管子》载,“请使州有一掌,里有积五窌。民无以与正籍者予之长假,死而不葬者予之长度。饥者得食,寒者得衣,死者得葬,不资者得振,则天下之归我者若流水”。个人觉得,这应该是比较早的国家出资,用社会福利的方式吸引外来人员的做法,搞好社会制度建设、搞好基础建设,国家出面搞社会服务,人就会源源不断的来,财也会源源不断来。
很明显,淄博人深谙此道,淄博市全城联动、连夜修路、增加观光车、打通景点通道、增开“淄博烧烤专列”、文旅干部上车服务、补贴星级酒店当青年驿站、凭借身份证+高铁票免境内景点门票......表面上看是做烧烤文章,本质上,是一笔高明的经济账。
?网络时代,坏事儿热起来很快,但一件好事儿要想搞出圈,确实不容易,一件淄博全民参与、全民受益的大好事儿,不是随便说说就能搞定的,各种细节中,能看到淄博人努力,能感受到齐鲁大地的厚重,用心做事儿,山东人干得不赖!
淄博,中!有机会俺也得去淄博吃烧烤,鲁豫不分家,河南人去淄博吃烧烤给打几折?
发布于:天津市